互联网企业的“负翁”经济学
发布时间:1970-01-01 08:00:00作者:浏览:3517

互联网企业的负翁经济学

粉丝经济不但改变了企业的生产模式,就连企业的商业模式也因此发生了改变:赚钱和不赚钱的可以平起平坐。

传统经济是富翁经济,主要看企业赚了多少钱;互联网经济却是负翁经济,即使尚未盈利和持续亏损,也能够上市并获得高额估值和巨额投资。

京东2014年5月在纳斯达克上市时,投资者给出160亿美元的估值,共募集17.8亿美元。然而彼时京东尚未实现盈利,2014年京东亏损49.9亿元,2015年亏损94亿元,成为IT、互联网行业亏损最多的企业。2016年才首次宣布盈利10亿元。

持续亏损但却获得投资者青睐的互联企业并非只京东一家,类似的互联网企业屡见不鲜。途牛网、优酷网也都名列在美上市、却持续亏损的中国互联网企业名单之上。

无独有偶,除了让人费解的亏损上市,互联网企业还有一个迥异于传统企业的特征——没有盈利的情况下却卖出令人咋舌的高价。Instagram是一款图片抓拍和分享应用软件,它由斯坦福大学的凯文·斯特罗姆和14名二十多岁的年轻人花了22个月编写代码而成,在没有任何营收模式和任何盈利的情况下,被脸书以10亿美元买下,截至2015年3月Instagram估值已过370亿美元。

同样尚未赚钱就报得高价的还有简·库姆创立的通信服务软件WhatsApp,该应用在2014年初被脸书以40亿美元现金、价值120亿美元的股票外加30亿美元的限售股,共计190亿美元的价格收购。

享有“估值特权”的互联网经济

亏损上市、尚未盈利却市值很高,此类在传统经济看来不可思议的景象,在互联网经济中却是见怪不怪。因为互联网时代的估值方式发生了变化,互联网企业关键不是赚了多少钱,而是集聚了多少用户。

传统经济的估值是基于企业的现金流,以及企业的收益率,在综合考虑时间和风险因素的基础上评估企业的价值。

互联网经济与传统经济属性不同。互联网经济是一种纯粹的信息经济,它摆脱了土地、设备、厂房等物理条件的束缚,无须大规模的固定资产投入即可大力发展虚拟经济;互联网企业追求的是用户数量的积累,且用户数量容易在短时间内实现爆发式的增长。也正因如此,互联网企业改变了传统企业估值方式。

互联网经济享有“估值特权”:互联网经济呈几何级数的爆发式增长,可使企业价值在短时间内迅速攀升;如果采用传统企业的估值方法,会致使具有高投资价值潜质的企业被埋没。

互联网经济的投资机制

互联网经济是信息产业、传媒产业和资本三者融合的产物。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风险投资最早在信息技术产业和互联网产业的发源地美国硅谷诞生。20世纪60年代美国资本市场掀起一股“电子热”,许多和电子相关的公司一经上市便受到热捧,估值达百倍以上。资本和信息技术产业的交融让投资者和企业双双获利,风险投资迅速兴起,并聚焦在信息技术领域;美国的信息技术产业也因此迅速发展,执世界之牛耳。

借助资本的力量,通信产业和传媒产业等新兴轻资产产业成为投资风口,由资本操纵的企业兼并和收购在这个时期此起彼伏,促进了产业的融合,催生了计算机技术和产业的繁荣。最终在20世纪60年代末,孕育出了互联网。

互联网是资本和信息产业、传媒产业、计算机技术相互融合的产物,和传统经济相比,互联网经济更具有资本的属性,而互联网的发展和盈利方式也遵从资本和金融的逻辑。

互联网诞生后,一个最大的矛盾摆在互联网企业面前,这便是网络普及最大化和收费之间的矛盾:如果对网民收费则不利于网络的最大普及,互联网具有媒体的属性,一个网页看到的人越多,它的价值才会越大;但免费互联网企业没有收入,企业将无以为继。没有盈利,资本市场更谈不上对互联网企业估值。

而解决这个问题的是摩根士丹利。1995年,为用户提供网络浏览器的网景(Netscape)成功上市,成为在美国资本市场上市的第一家互联网公司。摩根士丹利用用户数量和网页的点击率对新兴的互联网公司进行估值,而不是盈利。

这就是互联网公司的估值特权:互联网企业亏损状态上市的估值机制就此诞生并得以沿用,风险投资和互联网企业组合在一起形成了一个完全不同于传统经济的商业机制。

摘自《互联网下半场》,李光斗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7年8月出版。

《互联网下半场》

李光斗 著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7.8

       
我们正在加速赶来    
13488227080